这期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》,最让我产生共鸣的不是谁被淘汰,而是王小利提到的“黄蓉恋爱脑”,一语道破,瞬间把弹幕分成了两派。看着这一幕,我猛地意识到,大家追综艺的乐趣,从“看谁赢”已经悄悄转变成了“看谁能为我们争辩”,而且越是贴近生活的辩论,越能引起共鸣。
再来说说这个赛制,依然是老套路,1对1的模式,可话题已经不再是“谁的段子最精致”,而是“谁的观点能引起我们刷朋友圈”,换句话说,节目卖的不是笑点,而是立场。
我们先来看看锐锐的表现。当他说起电焊老爸那种浓重的“爹味”时,台下的年轻女生们都笑着点头,瞬间我在屏幕前想到我爸上次非要在高铁站给我带十斤苹果。说到底,正是“为了你好”,在段子里听起来好笑,在生活中却是种社交尴尬。这种反差,正是节目的暗藏玄机。
展开剩余79%王大刀的部分,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:“我都二十多岁了,还不确定自己要做什么。”这一段几乎让弹幕上充满了“另一个我”。她把结尾弄成了那种意识流的模样,我倒是松了一口气。要是她用标语式的结尾,我怕是得陷入深思人生的漩涡。她留了空白,我们也能假装自己只是暂时迷茫,还不算失败。
至于王小利提到黄蓉时,镜头切到观众席,看到女生翻了个白眼,我明白那背后的含义:黄蓉为洪七公做饭换武功,被批为“恋爱脑”。可是,如果她为自己争取武功,大家会不会称她为“事业狂”?节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,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,就像在闺蜜群里突然丢出了一个“我该不该为男友辞职”的问题。
回想黄蓉为洪七公做饭那一段,金庸并没有在其中提到什么爱情的成分,他只是写她用食物诱惑老叫化。所谓的“恋爱脑”标签,完全是我们后来的附加。节目组直接把原著的画面还原,但让嘉宾用现代的婚恋观念给角色配音。这个手法实在巧妙,就像把“如何解读女朋友”这一难题丢给了观众。
Echo的表现也很让人印象深刻。她一开始想表达的是“即便贫穷,也得保持爱美的权利”,可谁料她首先失去了男性观众的支持,接着又把那些家庭条件更好的人吓跑了,最后只剩下那些每月挣五千的人陪她逛地下商场。节目还直接展示了她的投票数,就像在公开羞辱她:“如果要讨论阶级问题,那就得面对阶级所带来的投票结果。”
突然,我意识到,这一季的脱口秀,最精彩的并非淘汰,而是它更像是一场“社会试验”。它将那些我们平常不敢说出口的敏感话题——父权、恋爱脑、贫穷却爱美——变成了段子,让我们通过点赞或拍灯来表态。真正获胜的人不一定是最搞笑的,而是那些能为我们发声的人。
想起火锅被淘汰时,她比晋级时笑得还开心,称自己“终有借口下班了”,弹幕也飘过“演我辞职”。节目早把“不愿卷”拍成了彩蛋,然而我们一直专注输赢,忽略了退场也是一种答案。
与隔壁《喜单2》相比,这期节目已经不再停留在“谐音梗”或者夸张的表情上,而是直面了“男朋友能不能有异性闺蜜”这种现实问题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代观众,已经开始愿意借别人的嘴,替自己争辩。
要是换个角度想,吵完架就分开,问题还是在那里。比如黄蓉到底是不是恋爱脑,节目没有给出答案,却让我们在热搜上争个不停。第二天醒来,还是该做饭的做饭,该困惑的困惑。综艺就像一剂短效麻醉,醒来后反而更痛。
更微妙的是,节目组故意点到为止,让我们自己填补剩下的剧情。它就像那个爱挑事的闺蜜,在你面前说“你男朋友好像不太好”,然后假装去洗手间,让你自己在心里憋屈。
所以,现在我追脱口秀的心态变了,不再关心谁夺冠,而是想看谁能把“我说不出口的那口气”编成段子。如果哪天他们敢讲“租房结婚到底丢不丢人”,我可能比听到炸场梗还兴奋。
至于下一期,我不再猜谁被淘汰,只想看看有没有人敢接过Echo的接力棒,把“贫穷却爱美”讲得更狠一点。毕竟,节目可以结束,但生活中的地下商场我们还是得继续逛。
发布于:山东省高忆配资-配资正规平台-个人配资网-股市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